在中国古建筑中,雕刻纹饰是不可或缺的部分,
在民间俗称“三雕”(木雕、砖雕、石雕),
从传统观念到呈现方式,都有自己的特点,
它赋予建筑生动形象,寄寓美好愿望。
悬鱼
悬鱼,位于建筑两端博风板下,垂于正脊。
多用木板雕刻而成,因其最初为鱼形,
并从山面顶端悬垂,所以成为“悬鱼”,
后来鱼的形象发生演变,有刻蝙蝠,取“福”之意。
墀头
墀头,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,
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,用以支撑前后出檐。
细心的主人在墀头上雕上幽芳逸致的花卉,
鹿、鹤、狮子、麒麟等祥瑞之物,
以及器物类如琴棋书画四艺图、笔墨纸砚博古图等。
清奇俊雅,让屋檐下充满趣味和故事性。
飞檐
飞檐是汉族传统建筑檐部形式,
常用在亭、台、阁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,
四角翘伸,形如飞鸟展翅,轻盈活泼,又称飞檐翘角,
飞檐扩大采光面、利于排泄雨水,
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,
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,营造出壮观的气势
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。
蹲兽
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蹲兽,
蹲兽又称仙人走兽,垂脊兽,戗脊兽等,
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的小兽,
每一个小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,
也代表着宫殿的等级制度。
吞兽:深藏功与名的守护兽
狻(suan)猊(ni):佛祖坐骑,龙之第五子
獬(xie)豸(zhi):辨别谎言,公正无私
狎(xia)鱼和斗牛:海中异兽,灭火防灾
凤:象征祥瑞,比喻圣德
龙与狮:威风凛凛,守护家园
天马与海马:天高水深,自由来去
行什:雷神的化身,可防雷防火
雀替
“雀替”,又称为“插角”或“托木”。
置于建筑的横材(梁、枋)与竖材(柱)相交处,
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。
常有龙凤、仙鹤、花鸟等雕刻形式,
融合圆雕、浮雕、透雕的精湛技艺。
月梁
月梁,一般用于大住宅、大府第、大厅堂等大型建筑,
常有雕刻或绘彩画,
成语“雕梁画栋”,即由此而来。
月梁雕刻寓意深远,
主人将深刻的道理都暗藏其中。
如莲花与鱼是“连年有余”,
蝙蝠、寿字是“富寿绵长”。
古人云“与人为善,如入芝兰之室”。人们将一生的美好祝愿,都雕刻到建筑中,创造出圆形与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,为中式建筑绘上充满传奇色彩的灵魂。